温州名医潘德孚,反对医疗市场化,独创“无癌论”,享誉海内外

主编 / 海水淼
2022-08-26 15:13

潘德孚于1935年生在浙江温州,他一开始是自学中医,然后师从温州名老中医方鼎如、胡天游和谷振声等三人,医术高超,思想独特,擅长治疗癌症等重症,被誉为“温州奇人”,名满天下。

潘德孚从事中医研究和临床50多年,一生救人无数,同时,他特别善于思考,提出很多具有非常独特的见解。他看到业界提出“医疗市场”这个概念以后,非常敏锐地认为这必将导致医学的价值观走偏,形成医疗腐败、过度医疗等不良后果,因此,他非常反对医疗市场化,认为要强调医疗的公益属性。这些观点,他写成文章《医疗腐败的根源探讨》发表在《温州学刊》上。从今天的来看,他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。

 

潘德孚率先提出“生病是生命出问题了,不单单是身体的问题”,他指出,医生不能把身体某个部位查出的病灶清除就行了,病灶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产生疾病的原因。因此,治病应该查清原因,对症下药,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清除病症,这是方向性的问题。

潘德孚提出的“是生命生病,不是身体生病”这一学术主张,既让人感到别开生面,也发展了中医理论,激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索。

 

2008年,受中医论坛之邀,潘德孚做了《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特性》的报告,受到广泛好评,会后被中国人体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聘请为高级顾问。2009年,受清华大学邀请,为进修班学员讲授《生命医学与生命科学》,其专著《人体生命医学纲要》也被列为学习班教材。在这本书中,先生系统地阐述了生命和医学之间的联系,并开创了用现代化概念来系统诠释中医理论的新思路。

潘德孚提出“病人是医生的老师”的观点,认为,病人应该尊敬医生,但是医生要更加尊重病人,因为病人把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给了医生,是给医生学治病提供了条件。他指出,凡是说“你是医生还我是医生?”的医生,对待病人的态度不好的医生,都不是一个好医生的表现。

 

他认为,现在医疗的一个问题是一药治千人。每一个病人都是不同的,都具有特异性。每一条生命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,特异性相差特别大。因此,需要不同的治疗和药物。而中医在这方面是领先很多的。早在2500多年前,《内经》中就提出“辨证论治”的观点。辨证论治的主要意思是指每个人得病的原因和症状都不尽相同,中医医生要根据不同的“证”使用不同的方法,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
他认为,现代癌症频发,西医从手术治癌、化疗治癌、放疗治癌等方法和手段,前后用了70多年的时间,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,甚至适得其反,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存的希望。

 

在我国,每年的癌症患者大概有220万之多,而一年中死亡的癌症患者达到160万人左右。所以,他认为不能再走这条治癌的老路,这样等于在毁灭自己的生存希望。2009年,潘德孚提出“天下无癌论”,着重说明西医走微观研究道路是错误的。他打了一个很简单的比方,黄河发大水是河道泥沙堵塞了河道,但是我们研究治理之道时去研究泥沙,想着怎么去消灭泥沙,而不是从整体宏观入手研究山林、雨量、气候等问题,是无法根治黄河水患的。因此,他认为,西医以挖癌肿的细胞方面进行研究,是方向性的错误。

潘德孚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,享誉海内外。但是,他并不保守,他说自己的治疗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,不是什么祖传秘方。因此,他很诚恳地希望大家一起来继承、发展、壮大中医。因此,他自己治癌的经验、名方、验方公之于世,希望为中医崛起贡献力量。

 

潘德孚先生在5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,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,先后著有《潘德孚医话》《治病的常识》《天下无癌论》《医学理念》《铁杆中医宣言与现代医学批判》等书。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