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,河北唐山发生了7.8级的强烈地震。天还没亮,中央办公厅的负责人便来到毛泽东的床头,向毛泽东报告唐山地震情况。
此时的毛泽东,大多时间处在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,但他听到这场地震共造成24万多人伤亡之后,老人家伤心地哭了。
在场的医护人员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如此伤心地哭泣,一时间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是好。
3天后,中央办公厅将《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》递到了毛泽东床头。这份文件,也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。
毛泽东吃力地看完报告,马上派人将主持政府工作的华国锋叫到床前,语气深沉地叮嘱华国锋:“要全力救灾,这是最要紧的。”
不久后,华国锋率领中央慰问团赶赴唐山,向受灾群众传递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之情。
一、
唐山地震发生后,毛泽东的身体更加一天不如一天,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进行着斗争。由于双手颤抖得很厉害,他连吃饭都无法自理,无奈之下只能由工作人员对他进行鼻饲喂饭。
每次鼻饲时,工作人员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成糊糊,再用大注射器连接胃管接头下面的注食口,用手推着往毛泽东的胃中打入水和食物。
由于还患有肺心病,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,气管里被插入了氧气管,所以即便是鼻饲的流质食物,毛泽东也常常一到嗓子口便呛住而无法下咽,只能通过胃管进食。
由于肺心病引起的缺氧,毛泽东经常在批阅文件时突然嘴唇发紫,被憋得浑身大汗淋淋,随时都会陷入昏迷之中。即使躺在床上动不了,毛泽东仍然没有停止工作。
在难得的清醒时候,毛泽东仍然会竭尽全力地思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,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。
他自己拿不动文件,就由秘书帮他捧着;他不能亲自读书读报,就由护士念给他听。
1976年9月8日,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。这天的的护理记录上清楚地记载着:1时10分:看文件15分30秒;13时18分:看文件12分钟;16时37分:看文件30分钟……
通过这张护理记录,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伟人弥留时,仍然忘我工作的感人画面。彼时的毛泽东,上下肢插满了输液导管,胸部安着心电监护导线,鼻子里插着鼻饲管,仍然坚持让工作人员捧着文件给他观看。
在2小时50分钟的时间里,他一共断断续续地观看文件11次,每一次都是看了一会便又陷入昏迷之中。
这天下午,毛泽东又一次从昏迷中醒过来,嘴发出了微弱的声音。
工作人员连忙抓起笔和纸放到他的手中,毛泽东艰难地移动着铅笔,费了很大的劲,在纸上慢慢地划出了3道弯弯曲曲、歪歪扭扭的浅线,便再也没有力气了。
看到工作人员没有理解这三条线的含义,毛泽东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缓缓地抬起手在床头上敲了3下。
照顾毛泽东的工作人员想了一大会,才试探地问:“主席,您是不是要看有关日本首相三木的消息?”毛泽东见工作人员理解了自己的意思,这才用力点了点头。
毛泽东关注的这位日本首相名叫三木武夫,曾在1972年4月访华时公开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,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”,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。
当时的三木正在参加日本国内的大选,所以毛泽东对他的选举十分关注,因为日本首相的立场,对东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,有着很重要的作用。
虽然三木武夫后来在这次选举中输给了福田赳夫,但他在得知毛泽东在弥留之际仍然关注自己时,仍然感到受宠若惊。
毛泽东逝世后,三木武夫也表示出了对毛泽东的无限景仰:“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!”
二、
对于死亡,毛泽东一向看得很透彻。
40年代,毛泽东在参加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大会时,作了题为《为人民服务》的著名演讲。
在演讲中,毛泽东说:“人总是要死的,但死的意义有不同......为人民利益而死,就比泰山还重;替法西斯卖力,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,就比鸿毛还轻。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,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。”
毛泽东生前多次谈到过生死的问题。
1961年,他在畅游长江之后,曾跟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起过自己的生死问题,并开玩笑地对蒙哥马利说:“我现在只有一个5年计划,到73岁去见上帝。我的上帝是马克思,他也许要找我。”
蒙哥马利显然没有预料到毛泽东会谈这个问题,愣了一下之后说:“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,很需要主席,你现在不能离开这艘船,放下不管。”
毛主席哈哈大笑:“我随时准备灭亡。”
1964年,毛泽东在军队干部会议上再一次谈到死的问题。他对军队干部们说:“原子弹下来,就一条路——见马克思。人年纪大了也会死。人如果负担太重,死是很好的解脱办法。”
1976年他病重,尼克松的女儿来看他,毛泽东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生死观:“一个人负担太重,死是解脱。”
在毛泽东的一生中,对生死谈得最彻底的一次,是在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逝世时。
罗荣桓元帅逝世后不久,毛泽东曾和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有过一次聊天。在聊天中,他少见地向吴护士长聊起了自己的母亲:“我母亲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,她为人很好,受人尊敬。她死的时候,来了好多人为她送殡,跟我父亲死的时候不一样。”
说完这些,毛泽东顿了一会儿,似乎是在想着什么。过了一会,他告诉吴护士长:“我死的时候,你不要在我跟前。”
吴旭君感觉非常奇怪,作为主席的保健医生,如果毛泽东真的病重了,她怎么可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,不在毛泽东的身边呢?
看到吴旭君大惑不解,毛泽东微笑了一下,继续说下去:“为什么我死的时候一定不要你在我跟前呢?我记得我母亲临死前,我和她说,我要离开一下,我想让她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。
母亲同意了。所以直到现在,我脑子里的母亲形象都是健康、美好的,像她活着时一样。”
吴旭君听了主席说出这样的话,不知为什么,一下子流出了眼泪。毛泽东冲她摆了摆手:“我死了,可以开个庆祝会。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要兴高采烈地参加庆祝会,然后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去讲话。”
毛泽东接着又说:“我设想过,我的死法不外乎有五种。第一,有人开枪把我打死;第二,外出乘火车翻车、撞车难免;第三,我每年都游泳,可能会被水淹死;第四,就是让小小的细菌把我钻死;第五,飞机掉下来摔死。”
说到这里,主席也笑了:“中央给我立了一条规矩,不许我坐飞机。我想,我以后还会坐。
总之,七十三、八十四,阎王不请自己去。如果不死人,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。
新陈代谢嘛,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。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,我死后把我火化,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。你就对鱼说:他生前吃了你们,现在你们吃他吧,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。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。”
看到吴旭君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,毛泽东不再和她开玩笑了,他认真地说:“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久,还不能理解我呀。我主张实行火葬,我在协议上签了名的。留下我的遗体,会增加人民的负担啊。”
吴旭君知道这份倡议书是毛泽东于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一次会议上提出的,毛泽东也是第一个签名的人,在他之后,共有136名中央高级干部也在上面签了名。
三、
虽然毛泽东把生死看得很透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的身体健康还是出了问题。
1971年冬天以后,毛泽东患上了大叶性肺炎。1972年1月13日,毛泽东的肺心病又一次发作,伴随着高烧和严重缺氧,毛泽东甚至出现了突然休克的症状。抢救过来后,他的听力逐年减退,继而又双腿浮肿、步履艰难。
1973年,毛泽东的眼睛又患上了白内障,视力急剧减退。从那以后,他开始讨厌摄影时的闪光灯,所以中央做出规定,对毛泽东的摄影不得超过3分钟。
毛泽东的身边有好几位护士,这些护士中,毛泽东最喜欢的是孟锦云。小孟的一举一动,他都看着顺眼,小孟对他的一些提醒劝说,他都听着中意。
毛泽东身边还有个护士小李,是一位性格爽朗,心直口快的北方妹子,颇有点男孩子气。在护理主席的过程中,有时就不如孟锦云那么细心。
一次,毛泽东正侧躺在床上看书,小李看他出了很多汗,就想用毛巾给毛泽东擦擦背。她用毛巾上下擦了几下,不知是因擦得太重,还是打搅了他读书,毛泽东生气了。
虽然没有当面批评小李,但毛泽东用卷着的书向后一打,正打在小李的手背上。
小李知道毛泽东生气了,于是对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张玉凤诉苦:“我好心好意地去给主席擦背,他却用书打我,他有意见就说嘛,干吗对我这样。”张玉凤给她解释:可能你的动作太生硬了,弄疼主席了,你也不要介意。”
过了几天,孟锦云和张玉凤在喂毛泽东吃芒果时,毛泽东刚吃了没几口,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似的,对张玉凤说:“把这些留给小李吃吧。你再转告小李,那天是我脾气不好,请她原谅。”
1973年8月,党的十大在北京召开,毛泽东抱病参加了这次大会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大会开始前,毛泽东已从中南海搬到人民大会堂118厅暂住,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能够在代表们进场之前,先把他扶到主席台就座。
这次大会召开期间,毛泽东一直努力端坐在主席台上,不让外人看出他的健康出了问题。大会散会时,全体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,想用掌声欢送毛泽东离开人民大会堂,但毛泽东却没办法在没有人搀扶的情况下站起身子。
他只好笑着对代表说:“你们不走,我也不好走......”最后,还是代表们听从了毛泽东的话,一个个先行离开了会场。在代表们散去之后,毛泽东这才由人搀扶着回到住处。
四、
1974年冬天,毛泽东的吞咽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,有时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进食。在1975年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时,毛泽东便曾指着自己的头告诉基辛格:“我的这部分很正常”。
接着又拍了拍自己的大腿,“这部分不大好使,走路时有些站不住,另外,肺也有点毛病。一句话,我的身体状况不好……我与上帝有个约会,我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!”
1976年8月26日,毛泽东心脏病又一次发作,经北京医院、解放军305医院以及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小组救治后,病情才有了一定的稳定。
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毛泽东还向工作人员索要宋代洪迈的《容斋随笔》。
这段时间,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也都轮流来到毛泽东的病房,看望毛泽东。当叶剑英站到毛泽东的病床前时,毛泽东的眼睛突然一亮,翕动嘴唇好像要对叶剑英说些什么,但说不出来。
叶剑英紧握他的手,发现毛泽东在自己的手上写了三条横线,可自己却又不明白毛泽东想表达的意思,只好又急又悲地伫立良久方才离开了病房。
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曾回忆说:毛泽东的医疗记录显示,1976年9月8日的上午,毛泽东的精神看上去还不错,并主动向医生提出自己要批阅文件和读书。
这一天,毛泽东前后阅读了11次,阅读时间合计为两小时50 分钟。不过李敏解释说,当时毛泽东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管,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,鼻孔插着鼻饲管,这些文件和书都是由工作人员托着给他看或念给他听的。
在毛泽东的最后时刻,负责照料他的护士孟锦云,一直不离毛泽东的病床左右,细心地观察毛泽东的病情,不停地给毛泽东量血压、测脉搏、输氧气。
9月8日晚上7时10分,毛泽东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。孟锦云赶紧上前弯下腰给毛主席按摩胸部,毛主席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:“我很难受,叫医生来。”说完这句话后,毛泽东再一次陷入了昏迷。
医生们赶来之后,把一枚氧气管小心地安放在毛泽东的鼻口处,几分钟后毛泽东的呼吸渐渐恢复正常,但人还是陷入昏迷中。
没过多久,毛主席的呼吸突然停止,医生们马上开始了紧张的抢救。可是无论医生们如何努力,毛泽东再也没有醒来。9月9日零时10分,抢救停止,毛泽东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民,享年83岁。
毛泽东逝世后,根据全国人民的心愿,中央为毛泽东修建了一座毛主席纪念堂。这虽然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,但却并不符合毛泽东本人的心愿。
毛泽东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生死观的著作,但对生死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解。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所作的 《伦理学原理》批注中,毛泽东就曾系统地论述过生死问题,表达了自然主义的生死观。
他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, “人类者,自然物之一也,受自然法则之支配,有生必有死,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”。
毛泽东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生死问题,经常用轻松幽默的口气,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生死问题。
他总喜欢拿自己举例子: “人都是要死的,毛泽东是人,所以 ‘毛泽东是会死的。”所以“人生的意义不在寿命之长短,为人民利益 而 死,就是重于泰山,永垂不朽。”
对于毛泽东的生死观,邓小平的理解是最深刻的。
1980年,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就说过:“建毛主席纪念堂应该说,是违背毛主席自己意愿的,是从为了求得比较稳定的思想考虑。但是,纪念堂我不赞成把它拆掉。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,就不见得妥当。”
伟人已逝,但他在关于生与死的思考中,找到了人民这一最根本的依托,并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超越了生死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