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皓之为中医药事业发展,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

主编 / 秦洪
2023-10-10 12:04

王皓之,男,出生于1954年,江苏仪征人。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,中国科技专家,国医大师功勋人物获得者,大国医者国医名师,中医大师贡献奖荣誉称号获得者,国医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,全国中医劳模获得者,中医战略领军人物,中医药时代楷模,国家医药网特殊贡献奖获得者,国家级中医传承人。
为更好的学习中医药知识,他先后拜张达之、孙浩、石学敏院士等门下学习。毕业于淮阴高校,北京中医药大学,世界中西医结合研究院。在继承前辈学术和临床技术的基础上,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创新出了系列专利成果。近年来,先后有多项成果问世。2015年3月25日又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,其发明的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,运用驴骨、鳖甲等纯中药材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增高均有治疗作用,特别对迁延数月或几年的无名发热有良好效果。

QQ截图20231006160619.jpg
现在医学上的体温升高即为发热,是人类疾病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许多疾病都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。现代医学的退热治疗,一般要查明人体受感染的微生物,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。对于非感染性发热,清除生物化学意义上的毒素,作为对症治疗措施。由于较强病毒的存在,运用解热镇痛药,可以暂时解除或缓解病人因发热造成的痛苦,但与疾病的痊愈或好转并非一回事。

QQ截图20231006160522.jpg
此发明专利为纯中药配方,疗程短,并能避免或减少脏器功能的损伤。对于非感染性的发热更有独到的疗效。长期临床实践无任何副作用,并能提高机体的治愈能力,有效率均达99%。使用方法,用0号胶囊灌装,一粒含0.1克,成人每日一次可服0.3-0.5克,一日3-4次,如用于流感,成人重病患者体温在39度以上,一次可服0.5克,一日3-6次即可退热,继续服用1-2次即可治愈。

QQ截图20231006160554.jpg
陈女士,31岁,突发高烧转住人民医院,白天体温均在40度以上,入夜热势上升,腋下枕部皆有冰袋以护心,经过专家多次会诊使用了国内外各种药物,输液输血治疗多月未见好转,院方认为此疾病为往年未治愈之故,于同年8月26日剖腹探查,但未能查出治疗方法。王皓之在扬子晚报看到后,立即转车前往。检查后服用研发的专利药品治疗6日,痊愈出院。

QQ截图20231006160642.jpg
张女士,91岁,突然发热半月,住第一人民医院治疗。家属从扬子晚报看到王皓之信息,并初诊为肌肉消瘦,四肢浮肿,咳嗽咽干,脉象无力,骨蒸盗汗,使用了本专利后10日即痊愈。
中医认为肺主气,主一身之气,又认为正气内存,邪不可侵,邪之所凑其气必虚。王皓之认为气乏则壅,壅成则气虚,虚胜则气衰,气衰则病,气脱则消,消则亡
王皓之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,包括发热相关疾患,普通感冒,流行感冒,呼吸系统感染,泌尿系统感染,其他软组织感染。消化系统,口腔溃疡,食管炎,急性胃炎,胃十二指肠溃疡,升结肠,肝胆胰等。运动系统,四肢关节颈椎胸椎腰椎等。神经系统,脑梗及后遗症,中风后遗症等。内分泌系统,糖尿病,白癜风,月经不准,子宫内膜移位症等。

QQ截图20231006160732.jpg
中医看病需要四诊相组合,四诊就是望闻问切。望而知之谓之神,闻而知之谓之圣,问而知之谓之工,切而知之为之巧。切诊就是脉诊,在四诊中排在最后。主要的诊疗办法还是靠望和问,望是望形态,肢体动作灵活不灵活,还有望神态,就是看患者有没有神。问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涉及的问诊因素很多。王皓之的把脉功夫,整整历练了10年。终于基本做到了敢用脉说话。他看病的名气不是某一次治好了一个疑难病传出去,而是把脉。听说他会把脉,找他看病的越来越多,甚至有的千里迢迢慕“脉”而来。南京一位女患者,患胃病二十多年,江苏和上海的大医院都去过,一直看不好。在朋友介绍下找到了王皓之,把完脉后,王皓之告诉她,不是胃病,胃病是肝造成的,是慢性胆囊炎,把胆囊炎治好了,胃病也就好了。王皓之告诉她,在他这里只能吃中药,而且吃中药不像挂吊针吃药片,可能要吃一段时间才行。前后总共吃了28副,折磨她二十年的老胃病好了。

QQ截图20231006160714.jpg
王皓之满怀赤诚的经营着中医的人生梦想,将自己的真情倾洒在中医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,用他独具一格的思维模式和行动魄力,铸造了一代中医名家的传说,善心行事全心奉献,在相融共生的历程中描绘出异彩缤纷的发展风景线。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,王皓之把中国中医继承好,发扬光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。数十年不忘初心,一路前行。让我们以王皓之为榜样,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

QQ截图20231006160505.jpg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