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世圣(中医师)--中华名医

主编 / 杨惠蝶
2020-02-11 11:28

 920d62bd735d4a168abaa3bfb9fc3536.jpeg

人物概述:

韩世圣,九代中医世家传承医师、中共党员、本科学历,国家执业医师、主任中医师、高级康复治疗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医临床医学家。

中文名韩世圣

性别:男

学历:本科

国 籍:中国

民 族:汉族

出生地:江西分宜

出生日期:1952年6月29日出生

职 业:医生

职称:中医医师

代表成就:创办江西省分宜县国医堂

发展经历:

1、16岁开始中医临床工作,至今从事本专业50多年,能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,对某些顽疾、疑难杂症有一定经验。

2、主要擅长各种慢性疼痛、肿瘤、瘫痪。内科“各类杂病”、妇科“经带孕产”、儿科“痘麻惊疳”、外科“痈疽疮疡”,在辩证论治,选方用药,证因脉法,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辩证思维模式及诊疗辩治体系。如辩证抓“证中证”,论治施“法中法”,选方择“方中方”,诊脉定“脉中脉”等。

3、2011年4月经国家相关部委等国家医疗机构审核,获得“中国中医名医”称号。

4、2011年成为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主任委员,同年任命为“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特色疗法推广工作站”主任。

5、2012年2月应邀担任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中华名医理事会副会长。

6、2013年8月被评为“绿色中国——美丽健康大使”。

7、2013年经相关部委审核取得国医授徒资格。批准为国医传承人开展授徒工作,联合颁发“国家名医授徒证”。

8、2014年经三审评议审核评上“国医大师”。二部一局发证,官方媒体公布。

9、2015年评为中华国医导师。

10、2015年特邀参加“全国第三、四、五届共和国经济建设人物暨科技创新峰会”,并荣获科技建设“创新专家”称号,颁发证书和纪念金鼎。授予其单位为“全国医德标兵建设先进单位”。全国医药科技创新示范单位。特聘任为“中促会首任医事顾问”“国际中医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”。获得国家批准成立“江西省分宜县国医堂”,同时授予为国家疑难病定点研究单位。任命为“国医推广大使”,“国家疑难病研究课题组江西省组长”。

11、2015年荣获国家级授予大奖多项,获得亚太国际传统医学五星级杰出“名医”称号,世界华人诺贝尔医学贡献奖,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教育“时代楷模”,全国名中医“中医药突出贡献奖”,“中国传统医药传承千禧杯金奖”。

12、2016年获得全国“五一劳动模范”荣誉和中华国医“五一特级劳动英模” 勋章。评上“中国十大国医楷模”,“中国国医之星”称号。当选为香港国际中医人才研究会“国际中医大师”,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中国梦——健康大使。

13、2016年3月被国家评选为“全国诚信医疗单位”。同年5月,中医诊法(韩氏传统疗法)获中华国医一代宗师,被列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名录,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“国家级中医药大师授徒基地”,全国中医大师传承中心,颁发证书授权书。

14、2016年获得国家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“医疗领域突出贡献专家”。

15、2017获得中国西安国际科博会“优秀科技成果奖”。

荣誉称号:

d336810da5da416081073c1d9f033b11.png

微信图片_20200211140937.jpg

1、现为全国名中医、教授、国医大师、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,中国十大德医双馨医学家。

2、全国名中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全国委员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。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全国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国家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专业副主任委员。中科清研(北京)信息技术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,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咨询开发部专家顾问 。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兴康民医学研究院院士。中国科学家协会终身副理事长。获得国家审核任命为“一代宗师,中医学泰斗”称号。

科研成果:

主编专著2部,常务主编8部,参编专著12部,入编大典20余部,发表医学论文50多篇。均在报刊、杂志上先后发表,获取证书多项。早年曾参加以地区行署卫生局组织的卫生工作宣讲团赴各地宣讲。多次评为县、市、省、卫生先进工作者,出席会议并获奖,几次参加全省、全国卫生工作会。受到中央党政领导的接见。

临床辩症:

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,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,常兼见納差、嗳气 、腹胀、呕恶、甚至呕血、黑便等症状。多见于急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胃下垂、胃痉挛、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。近10多年来,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,西医以H2受体阻滞剂、质子抑制剂为主,辅以一些 膜保护剂,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、短期内使溃疡愈合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,但仍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。如大约有%5-%10的病人经多个疗程重复治疗后,溃疡仍不能完全愈合,与溃疡并存的胃窦炎人持续存在,已愈合的溃疡在数月内容复发,即使维持半年的治疗,仍有%25-%30的病人在10年内复发。另外,长期服用上述药物,会出现头痛、口渴、反应迟钝等副作用。因胃酸过度抑制还可出现上腹疼痛、胀气、腹泻、恶心呕吐等肠胃神经功能紊乱症状。因此,如何利用中医药提高治愈率,减少复发率和副作用,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。现将治疗胃脘痛的八种法则和临床用药思路介绍如下:

1、疏肝和胃法

叶天士云:“肝为起病之源,胃为传病之所。”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协助脾胃之气升降,所以疏肝和胃法是消除胃脘痛的最基本方法。临床症见:胃脘胀痛,以胀为主,或攻窜两胁,或胃脘痞满,恼怒生气则发作或加重,嗳气得舒,胸闷叹气,纳呆腹胀,排便不畅,舌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。方选柴胡,舒肝散为主,药用柴胡、芍药、川穹、香附、陈皮、枳壳、甘草。方中柴胡主散能升,长于舒展气机,疏散郁结,此外柴胡在方中还具有引诸药入肝之长,枳壳行气导滞,与柴胡相配,一升一降,疏肝胃,导壅滞,柴胡配柔肝缓急之芍药,调肝护阴,刚柔相济,相辅相成,既除芍药之腻,又缓解柴胡之燥,体用兼顾,互为制约,芍药合甘草,缓急舒挛,止痛和中,香附、陈皮行气疏肝理脾,川穹为血中气药,善于行散开郁止痛,上述诸药共成疏肝和胃之剂。

临床若见肝郁化火,气火上逆,则兼有头痛头胀。目赤口苦,急躁易怒,胁肋灼痛等症,可加丹皮、川连、左金丸,胀痛甚加元胡、沉香、郁金,嗳气频作加旋复代赭汤,腹中胀满加厚朴、槟榔,胸中痞闷加佛手、香橼、砂仁、瓜蒌等。

2、养阴益胃法

胃痛日久,郁热伤阴,胃失濡养,导致胃脘痛。临床症见:胃脘隐痛或灼痛,嘈杂嗳气,咽干口燥,大便干结,舌红少津或薄苔、少苔,舌面有小裂纹,脉弦或细数。治以养阴益胃,方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,药用沙参、麦冬、生地、玉竹、芍药、甘草。

临床若见胃中嘈杂、反酸,可加左金丸,阴虚呕恶可加竹茹、芦根、半夏,胃酸减少可加乌梅、焦三仙,大便艰涩加瓜蒌、槟榔、大黄。

3、健脾温胃法

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胃病日久不愈,渐使脾胃阳气虚弱,阳虚生寒,胃络失温,或脾胃素虚,均可致胃脘痛。临床症见:胃脘隐痛喜按,食欲不振,呃逆嗳气,脘腹胀满,面色无华,四肢无力,日久消瘦,大便稀溏,手足发冷,畏寒,舌质淡苔白腻,脉沉弱无力。治以温胃健脾,方用黄芪建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,药用炙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半夏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。

临床若见胃脘胀重加木香、佛手;大便稀加藿香、山药、肉豆蔻,食欲差加砂仁、鸡内金、焦三仙;脘腹冷痛用元胡配吴茱萸,泛酸加海螵蛸加煅瓦楞、苏叶。

4、 化滞开胃法

暴食多饮,饮停食滞而致胃中气机阻塞,导致胃脘疼痛。临床症见:胃脘胀满疼痛,拒按若石,嗳腐吞酸,恶心呕吐,吐后痛减,或大便不爽,舌苔厚腻,脉弦滑。治以消食导滞,开胃止痛,方用保和丸加减,药用山楂、神曲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连翘、莱菔子。方中山楂、神曲、莱菔子合用,消肉、酒、麦、面诸积,半夏、陈皮既有辛散开结之效,又有降浊化气之功,茯苓健脾行湿,连翘辛凉开结,解郁热。诸药共成化滞开胃之剂,积去则胃痛自止。

临床若见脘腹气多胀者,加枳壳、砂仁、槟榔等以行气消滞。

5、泄热清胃法

肝气郁结,日久化热,邪热范胃,而致胃痛。临床症见胃脘灼痛,心烦易怒,反酸嘈杂,口干口苦,脉弦数。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,方中青皮、陈皮、丹皮、栀子并用,以增苦降泄热、凉血安胃之功;稍佐吴茱萸,取其辛散开郁之效,堪合辛开苦降并用之法,用白芍、甘草则取酸甘化阴、缓急止痛之意,既防热郁大伤胃阴,也增止痛之功。

临床若见呕恶,可酌加半夏、竹茹;吞酸酌加海螵蛸、煅瓦楞子。

6、祛湿健胃法

无论湿邪困阻脾胃,还是脾胃功能失调,湿邪内生,作为病理产物及病因的湿邪在脾胃病中是不容忽视的。湿邪型胃脘痛。临床症见:胃脘隐隐作痛,缠绵不愈,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,还可兼见倦怠身重,肢节肿痛,大便溏薄,头重如裹,舌淡苔腻,脉沉细或而濡等。治以健脾胃祛湿之法,方用二陈汤加味,药选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川穹、苍术、厚朴、藿香等。方中用苍术、川穹、茯苓芳化苦燥,淡渗并用,增藿香之芳化开提,增陈皮、半夏、厚朴之苦燥降浊健胃,共成祛湿健脾胃之剂。

临床若见湿热蕴结,可加车前草、茵陈、黄连等。

7、化瘀调胃法

胃为“水谷气血之海”,故脾胃之病,易伤气及血,入胃络而致血瘀。临床症见:胃脘部疼痛如针刺,固定持续,昼轻夜重,经久不愈,甚或呕血、黑便、舌质紫黯,或有瘀点瘀斑,脉沉涩或细弦涩。治以温中理胃、活血化瘀之法,方用桃红建中汤,药用桃仁、红花、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饴糖、甘草等。方中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,温补中焦兼可。缓肝之急,桂枝温阳气,白芍益阴血,炙甘草甘温益气,与饴糖益气,生姜温胃、大枣补脾相结合,温中益肝滋脾,升腾中焦生发之气,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之功,使脾气得运,气血得畅,胃气因和,胃络得养,胃痛自除。

临床若见食少纳呆,加鸡内金、焦三仙;恶心呕吐加竹茹、半夏。笔者临症喜加白芨一味,其性味苦干,入肺胃经,走血分,富有粘性,止血消肿,敛疮生肌,不仅能止血散瘀,通络缓痛,且能改善胃脘胀痛、嘈杂等症,促进胃粘膜溃疡之愈合,常被选为护膜止痛之上品。若出血量较多时常伍用云南白药内服以止痛止血。

8、开窍醒胃法

心主神志,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中医认为“心脑相同”。《吴医汇讲》提出“胃之权在心”,充分说明胃的功能活动由心脑作用和支配。《素问.脉解篇》说:“阳阴络属心”,亦表明胃与心脑相同。若心神失调(包括脑血管病后)可影响脾胃功能,使痰浊困脾,出现纳呆、胃脘胀满隐痛、便溏等症状,而脾胃功能的失调亦可影响心神。笔者认为:脾胃与心神的这种相互作用,相互影响的关系,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胃脘痛非常有意义。他提出心(脑)胃相关理论,运用开窍醒胃法,自拟开窍醒胃汤,配合自制的具有益肾活血、祛痰开窍的回神丹颗粒剂治疗。药用葛根、半夏、陈皮、胆星、枳壳、茯苓、菖蒲、远志、桃仁、砂仁、鸡内金、焦三仙等。

医疗案例:

1、周某,男,45岁。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15年,常因受凉或劳累而加重,经纤维胃镜检查,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。近一个月来,又因受凉而复发。症见胃脘胀满刺痛,痛有定处,阵发性加剧,痛无规律,痛得温而减,纳食减少,神疲乏力,大便稍溏,舌黯有瘀斑,苔薄白,脉弦细。此为脾胃虚弱,脾阳不足,中焦虚寒,健运失司,而久病不愈又致气机不畅,瘀血内结,治以温中补虚,化瘀止痛。方用桃红建中汤加味。药用桃仁10g、红花10g、桂枝10g、白芍20g、生姜3片,大枣5枚、饴糖30g、炙甘草6g、鸡内金10g、焦三仙10g。7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,纳食增多,精神转佳。原方再进7剂,诸症明显好转,舌质红润。效不更方,调至半个月,服药15剂,胃脘痛完全消失。经纤维胃镜复查,病已治愈。随访一年,未再复发。

2、刘某,男,75岁。主诉纳呆口粘,胃脘胀满隐痛,偶有呃逆,曾多方治疗,无明显疗效。一年前曾患脑梗塞,诊见舌质暗,苔薄白,脉弦滑。患者病属脑中风后痰浊困阻脾胃所致。治以开窍醒胃,佐以活血,方用自拟开窍醒胃汤。药用葛根20g、菖蒲20g、砂仁10g、半夏10g、陈皮10g、焦三仙10g、鸡内金10g、莱菔子10g、灵芝5g、桃仁10g、佛手10g、香橼10g、甘草10g。7剂后口黏明显减轻,纳食明显增加,仍偶有呃逆,于上方加连翘15g、郁金10g以增加行气散结之效,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,无明显胃脘隐痛和胀满感,纳食正常,无口黏、呃逆等不适,舌质淡红、苔薄白、脉弦,效不更方,继服7剂后,至今未复发。

大众点评:

好医生,不忘初心,全心全意为健康服务。

才艺展示:

自作诗词:

1、《南乡子 . 武汉加油》,献武汉抗冠壮病毒一线医生。

 

遥望鄂三州,

千古名城武汉揪。

新冠疫情如猛兽,

悲悠。

惨似长江滚滚流。

辛亥帝名休,

抗疫迎击冠患雠。

科学防控战果优,

加油。

魔灭春馨再度牛。

战胜疫情,送走瘟神。

天耀大中华,处处满园春。

2、贺元宵

但看情高动九垓,家家灯火照楼台。

孤标远致清襟敞,万象新妍紫气来。

笔翰如流山水韵,春风化雨栋梁材。

聊凭大爱行南北,一任天成图画开。

参考资料:

人民网,今日头条,大众百科,华医百科,搜狐,新浪。

联系电话:

电话:15907901701。

 

QQ截图20200166886666899905144313.jpg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