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教授俞云独创“切脉针灸”和“四部脉法”,将针灸推上新高度

主编 / 秦鸿
2022-09-10 03:19

 

俞云教授于194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,对学医很感兴趣,1964年从徐州医学院毕业,曾在上海市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、上海市肿瘤医院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工作,特别是在针灸方面有深入研究,独创“切脉针灸”,将中医的针灸事业推上新高度。现担任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名誉教授,上海市针灸经络中心特约研究员和西班牙切脉针灸研究所所长。

 QQ截图20221201071340.jpg

中医脉诊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,人体的脉类气象万千,在临床上要准确诊脉必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沉淀,不反复实践、细心体会、用心去悟、多方比较是很难真正达到精准脉诊程度的。历代医家绝大部分都使用寸口脉法。俞云教授最初也是使用寸口脉法,但是他发现这种办法失误率比较大,容易出现误诊。

于是,俞云教授决定改进传统的切脉方式。经过多年的研究,他发明了“四部脉诊法”,即以人迎、寸口、冲阳、太溪等四个脉象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,有效弥补了寸口脉法的不足,提高了脉诊的准确性。俞云教授认为脉象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病情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。

 

切脉的首先就是观察胃气的强弱,如果人迎和冲阳脉趋于缓和,说明疾病正在好转;而人迎脉先急后缓,说明胃气正在渐渐上升,情况在好转;相反,如果人迎脉先缓后急,这就说明人体的胃气在慢慢下降,情况不容乐观。因此,人迎脉在切脉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,其余三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 俞云教授认为,脉诊是我们打开中医宝贵之门的“金钥匙”。如果一个学中医的人没有掌握脉诊,那就是“半吊子”,医术水平高不到那里去,甚至连进中医的大门都进不了。所以,凡是想做真正的中医的人,或者想提高中医水平的人,一定要学会切脉,这样才可以堂入室,进而有望成为一名中医名家。

 

俞云教授还发现了传统针灸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使用针灸时不切脉,于是,他也对此进行了改进。他发掘《黄帝内经》的针灸理论,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研究出的治疗方法,创立了“切脉针灸”,通过脉象的诊断,先确定患者脏腑和经络病变的情况,以及病邪性质、病势深浅,然后利用“金补银泻”的原理,采用金银针浅刺疏通经络和脏腑气血,从而过到调理气机和治病治本的目的。

多年来,他不断改进,形成了以切脉指导辨证、切脉指导针刺取穴和切脉判断疗效为核心的一整套科学、完备的切脉针灸诊治体系,不仅继承了中医学的精髓,而且又有独特的创新,将中医脉诊、针灸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。鉴于他的重大贡献,中医将之称为“俞云切脉针灸”。

 

虽然早在1983年就定居国外,但是作为海外赤子,俞云教授一直心系祖国,为了将“切脉针灸”传承下去,他从2005年就在广东省中医院担任主任导师,前后收徒40多名,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传承。也因为如此,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俞云教授“首届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”。

俞云教授还将自己一生的临床经验,特别是自己在中医脉诊、针灸方面的独特学术思想和临床方法整理出来,先后著有《切脉针灸治癌》和《切脉针灸:黄帝内经针法》等医学专著。

 

 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