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名家王敬义,将脉诊学推上新境界,走进千家万户,人人学得会
在中医界,脉诊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学科,因为人体的脉象千变万化,要一一掌握非常不容易。不过,有这么一个人,他潜心研究中医脉学长达18年的时间,对脉学的基本理论和28脉的临床实践,进行了系统、全面、深入的总结,将中医脉诊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,更可贵的是,他将中医脉诊变得更加容易,不仅中医从业者易于掌握,而且普通人也学得会。他就是我国知名的中医脉诊专家王敬义。
王敬义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,父亲是中医学院的教授,母亲也是医生。因此,还是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要求他背诵《药性赋》《频湖脉学》《时方歌括》《新著四言脉诀》和《新方八略》等中医书籍。虽然不能理解,但是,还是硬着头皮按照父亲的要求一一背下来。后来,自己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医大学,开始钻研中医经典时,才明白父亲的用心,这也让他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。在学习中医的同时,他还学习了西医。
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。根据医院的要求,他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,同时兼心内、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工作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基本上是用西医的方法去治疗病人,而所学的中医知识被尘封在头脑中多年。
直到有一次,一次肾脏衰竭的病人拉不出尿,西医可用的办法都用了,也没有效果,随着时间的延长,病人的危险系数直线升高。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,王敬义突然想起中医中有促进排尿的方法,于是他立即开方抓药,让病人服下。几个小时后,奇迹出现了,病人顺利排尿,终于渡过难关。
经此一事,王敬义觉得中医还是非常有用的,于是决定重拾中医。
开始时,他主攻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中医诊疗。后来,他发现,中医在诊断方面主要依靠脉学,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。很多中医图省事,于是采用西医的检查办法,但是这样也有很多不足,有很多病采用西医的办法是检查不出来,最后还是要回到中医的办法上来。于是,他决定学好中医的脉诊。
王老师研究脉学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临床实践,因为理论好学,毕竟经过几千年的沉淀,脉诊的理论很成熟、很完备。但是,知道理论和运用理论是两码事。要在临床中真正掌握,还是要通过实践。
而他这一临床实践,就长达18年的时间,他将中医自古以来的脉诊理论全面进行了梳理,然后一一付之临床,然后取其精华,补其不足,不断进行创新,以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,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、易学的现代中医脉诊学,将中医的脉诊推上了新的高度。王老师的脉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,很多疾病他一搭脉就能确诊,几乎没有偏差,人称“行走的X光机”。
王老师认为,不仅是中医从业者,就算是普通人也要学习一些脉诊知识。学习中医把脉有很多好处,可以随时监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,相当于在自己家里做检查,可以及时发现问题,防止出现突发情况。
2009年,王敬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《脉论:二十年后方为医》一书。此书内容非常详实,集中了中医脉学之大成,在传承的同时还有很多的创新,更重要的是,它通俗易懂,根本不用去读那些晦涩的古文,对于没有古文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福音。